seydoux-sisters  

瑞士導演烏蘇拉梅耶Ursula Meier在2008年以充滿符碼意喻的《邊境家園》Home刻劃家庭烏托邦被文明入侵後的作繭自縛,人物對空間變化的敏感度恍如蔡明亮末世寓言的《洞》在郊區還魂。睽違四年,烏蘇拉梅耶第二部自編自導的《我姊姊》仍以地景勾勒角色間心理位置的地圖,只不過這回是垂直空間的對照,而戲的質感上則接近達頓兄弟的印象。

如果《邊境家園》是(即將開通的公路)水平的侵入;那麼《我姊姊》就是(理想與現實)垂直的往返。滑雪度假村是有其所指涉的,是十二歲西蒙每當滑雪季下手行竊的工作場所、是與山下物資貧乏社區的對照、更是西蒙對「家庭」及「經濟能力」理想的投射,這山上山下的距離,是面對理想之境主角難以企及的距離。因此從山上帶點什麼下來的西蒙,就像文學小說中歸來的主角,將山上「他境」的美好消息(高檔滑雪配備與奢華生活)捎回山下,卻又在心中私藏「他境」滿足自身所缺的吸引力(和樂融融的家庭圖像)。

《我姊姊》談的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如何安身立命,親職的缺乏,西蒙與青春期姊姊的處境如同那(所居住)孤獨矗立的大樓,周遭淨是荒蕪。對照姊姊散漫的活著,西蒙採取主動去突破僵局,弄張通行證在遊客如織的滑雪季潛入度假村大膽行竊,失風時以「要拿來買東西吃」回應行竊的理由,那股理所當然的世故,也似乎是現實所催化。Kacey Moette Klein飾演的西蒙時而流露另類專業的油條(精通各型號的滑雪配備及應付買家不同的要求),但編導仍未忽略這十二歲的孩子,回到山下也需要被其他孩子簇擁、回到家也必須接受沒有情感交流的空房間。因此,真正讓西蒙對山上依戀的,是闔家出遊的景象,這情感就投射在帶著兩稚子的年輕媽媽克莉絲汀(Gillian Anderson飾)身上。這就不難理解,向來獨來獨往的西蒙怎會對克莉絲汀一家伸出援手,更自稱與克莉絲汀孩子同名及父母離散的謊言,那渴望克莉絲汀代入母親角色的企圖就再明顯不過。

不過,西蒙所需的母親其實並未缺席,只是未執行母職,姊姊男友車上那句「她不是我姊姊」,徹底震撼觀眾的心,因為那必須遙寄山頂的渴望,原來是源自跟前的忽略,其後西蒙用錢買一個母親擁抱,是孩子的天真及成長的世故的苦澀交融。但是,崩解的不只山下的生活,象徵富裕、美好的度假村,其實是藏污納垢。失風被隨滑雪季前來打工的廚子逮個正著,條件交換下西蒙必須與廚子合作,那利益的層層剝削與事情爆發後的默不作聲(還相當具象徵意義的讓西蒙及跟班坐著運送垃圾的纜車下山),與在山腳下孩子間稱王的得意模樣,反倒成人世界的遊戲規則,實則更現實、殘忍。而徹底讓西蒙心痛的,應當是與姊姊/母親打掃富裕人家的度假小屋,女主人為失竊的珠寶問罪時,關於西蒙「偷竊」與「失能家庭」的兩命題,同時被女主人克莉絲汀發現,索求的一個擁抱,是賠罪還是道謝,五味雜陳。最終褪去冬雪的山頭,西蒙在下山的纜車與上山的母親錯身,第一次母子的主被動關係互換,在對望的眼神中編導保留沒說盡的餘韻。

很難想像《我姊姊》只是烏蘇拉梅耶的第二部長篇作品,因為其成績已接近達頓兄弟給觀眾的感動,經過《邊境家園》與本片應可確認烏蘇拉梅耶不該被歸類為新秀,而是大師接班人。

Sister 06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few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